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闻资讯

高研论坛纪要 | 曾钰涓:“数位艺术讯息传递与感知共鸣”

发布日期:2018-04-04

4月2日下午,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之邀,台湾世新大学公共关系暨广告学系专任副教授曾钰涓博士做客“北航高研论坛”,以“数位艺术讯息传递与感知共鸣”为题,在高研学术坊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论坛由北航高研院院长蔡劲松教授主持,于金龙书记、杜治洲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耀南教授以及部分教师、研究生等一同聆听了讲座。

在讲座中,曾钰涓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动画案例以及视频展示了科技、互动、控制、机器各元素交融的数位艺术的发展脉络。数位艺术于20世纪50年代产生,是一种运用数位方法与手段而产生的艺术创作,包含数位音乐、互动装置、数位影响、数位动画、电影与网络创作等多种形式。当今,数位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已成为一种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曾钰涓老师还结合其作品“米奇拉的世界”及一系列数位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向与会师生详细讲解了何为数位艺术、数位艺术的发展历程、面对绚丽视觉与沉浸感知的艺术展演,我们该如何理解艺术、感受艺术等内容。她认为当代数位艺术更加注重艺术家与观者的互动,主要表现为程式、编码与执行,随机、自动化与衍生,逻辑、程序与系统的三者结合,现已逐步成熟。

在讨论交流环节,蔡劲松院长、于金龙书记、张耀南教授、陈琦老师、陈思老师、研究生代表等众多师生就传统文化与数位艺术的结合、数位艺术的未来发展、数位艺术的传播与表达、数位艺术与高研院学科融合发展等方面问题与曾钰涓老师展开了深入研讨。

在数位艺术表达上,张耀南教授认为:数位艺术可以结合“五行”的气味、声音等元素来进行全方位的艺术表达,进而提出动态《清明上河图》与数位艺术的关系,传统绘画与现代科技融合等问题。曾钰涓老师对此问题谈到 “数位艺术是对《清明上河图》意义的延伸,其展现了科技与艺术的结合,而不仅仅是艺术家思想的表达”。

针对艺术作品与观者的互动,于金龙书记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在于主体与艺术作品的互动过程中,而两者互动的过程就是艺术作品意义确定化的过程,这对艺术作品来说是“死亡”的过程,这对主体是一种进行新的自我建构,是走向“成长”的过程。曾钰涓老师赞同于金龙书记的看法,并认为艺术作品就存在于“死与生”的相互转化中,艺术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其不确定性。

陈思老师提出“观者参与艺术作品的创作、互动和构成,是一种对世界的构建,一种社会权利结构的构建,使的观众欣赏艺术作品变得浅表化”。指出数位艺术作品能够很好的表达出现代社会的焦虑情绪,使观众能够融入到艺术作品中。曾钰涓老师对此谈到“过去作品更加注重视觉表现,观众与创作者的互动、科技与人结合较少,而数位艺术恰好是一种较好的表达形式”。    

陈绮老师认为,数位艺术使得文艺复兴艺术家主体性让位于当代观众的主体性,观众的个体性意义超过艺术家的表达意义,是一种现代性的突出表现。她进而提出数位艺术以电子科技作为一种媒介,其未来前途如何的疑问?曾钰涓老师认为电子科技只是数位艺术表达的一个阶段,而数位艺术更重要的是艺术家表达的情景与情感而不在于其媒介表达,数位艺术最终仍要回归艺术。

研究生郭子琪同学提出,数位艺术更强调观众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在作品创作中设计者是否能够融入更多观众的想法和情感,观众的情感对创作作品产生怎样的影响等问题。曾钰涓老师指出,创作者更多的是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情感,同时将逐步融入观众的感受,进而促进艺术作品再创作的效果。

最后,蔡劲松院长进行了本次论坛总结,他指出曾钰涓老师的讲座报告让我们对数位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给我们带来了众多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灵感。随着VR、AR等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中国的笔墨精神和传统绘画与现代科技将有更多的融合点、交叉点,人的情感、心理等情绪能够更好的通过科技手段融入到艺术作品中。蔡劲松同时强调,数位艺术最终仍要回归对人的关怀、对文化价值以及对人的本源问题的关注,我们要结合科技时代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创作者、作品、观众三者关系,才能更好的感知数位艺术的魅力。蔡劲松院长最后指出,高研院教师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对数位艺术也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但通过刚才老师们激烈的交流研讨,看到了不同学科之间、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之间的相互交融,因此我们也要加强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以产生更多的思想火花,构建更具影响力、创造力和研究力的教学科研团队。

曾钰涓,台湾著名策展人、数位艺术家,台湾女性艺术协会理事长、台北数字艺术基金会监事、台湾科技艺术教育协会理事,台湾科技艺术教育协会秘书长、台湾世新大学公共关系暨广告学系专任副教授、台湾交通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博士。1998年开始从事数字艺术创作,2002年开始以网络互动形式进行互动艺术创作。2002年于台北市立美术馆发表《Let’s Make ART》个展,是台湾第一个在美术馆进行网络即时互动创作的艺术家。2010年于台北数字艺术中心策划了“脉波壹:‘身体、性别、科技’数字艺术展”。2011年策展新北市“光子+, 2011新北市科技艺术国际交流展”,同年主持创作《露希安娜娜的晚餐计划》。

 

(文/胡星星  摄影/柯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