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动态 > 学术成果 > 正文

学术成果

北航高研院张耀南教授在“全球史观下的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论文

发布日期:2018-09-03

2018年8月21日,“《墨学:中国与世界I》新书发布会暨全球史观下的墨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张耀南教授在会上发表论文,题为《中华早期经典中之三支五支十支论式》。

文章举《墨子•天志上》为例,认为此段论证之【宗】为“天欲义而恶不义”;之【因】为“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若我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然则我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祸祟中也。然则何以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之【同喻】、【异喻】为“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之【结】为“此我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

文章又举《孟子•梁惠王上》为例,认为此段论证之【宗】为“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之【因】为“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之【同喻】为“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之【异喻】为“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之【结】为“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以上为“三支论式”。其余“五支论式”、“十支论式”等,情形亦大致相同。这些论式出现之时间、地点,均与印度或佛学无关。据此文章提出一大胆猜想:玄奘也许是用中华早期逻辑论式化译印度材料,方得所谓“因明”;换言之,玄奘笔下因明论式之框架,也许借用、参考了中华早期经典之论式。
       张教授之“猜想”,引起与会学者很大兴趣。反对者认为,玄奘所译因明,所据为梵文原本,与中华早期经典无关;鼓励者则认为,就算玄奘所译因明与中华早期经典无关,用“三支论式”、“五支论式”、“十支论式”等为框架,研究中华早期经典,依然是一种极重要之学术创新。  

参加研讨的国外、境外、中国大陆学者有:比利时鲁汶大学(University of Leuven)教授戴卡琳(Carine Defoort)、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聘教授顾彬(Wolfgang Kubin)、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韩子奇、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鼐爱克(Eric S. Nelson)、澳门大学助理教授李庭绵、考克斯圆桌(Caux Round Table)全球执行总裁杨斯蒂(Stephen B. Young)、泰国驻中国大使公使衔参赞班普、比利时根特大学汉学系暨荷兰莱顿大学哲学系博士生钱爽、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雪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曹峰、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方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武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恒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解启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罗检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哲学教授张耀南、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师褚丽娟等,共约50人。


(文/钱爽   图/苗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