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艺术与文化的现代省思——高全喜教授艺文作品出版座谈会

发布日期:2014-06-24

主题:艺术与文化的现代省思——从高全喜教授艺文作品出版座谈会

嘉宾:高全喜、曹卫东、许章润、王 焱

时间:2014年6月28日(周六)14:00--16:00

地点:北京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店)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主办方:北航高研院、凤凰网读书会、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协办方:北京三联韬奋书店

高全喜,文学、哲学、法学专业背景。由于身染沉疴而游思于艺术,后沉湎于基督神学,于1998年重新进入学术领域。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曹卫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许章润,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治与人权研究中心主任。

王焱,曾任《读书》杂志编辑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编辑部主任,现为《公共论丛》主编,《读书》杂志执行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席教授。

活动介绍:

当我们把审视的眼光从直观的图画转向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时,就会惊异地发现,中国当代美术不期而然地扮演了一个文化先锋的角色,也许画家们并不习惯于这一历史和时代所指派给它的身份,甚至迷惑乃至反感于这一身份。但无论如何,时代总是阴差阳错地将中国当代美术推到了当代中国文化舞台的前沿,并且赋予了它独特的意义。

著名学者高全喜的三本艺文作品《画与真:杨飞云与中国古典写实主义》、《独自叩问:漫谈中国当代美术》、《浮士德精神:在上帝与魔鬼之间》,分别收录了其关于以杨飞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主义的油画形态史和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论述,以及《浮士德精神》这部耗费歌德六十年心血之作的内在结构及其意义。每本书自成一体,又相辅相成,通过对于当代中国油画、国画、雕塑以及其他非架上艺术的纵深分析,以及对一些典型画家的富有哲理性的心灵解读,展示了一个巨变时代的艺术家们的精神风姿。本期活动,我们一起来与嘉宾谈美。

本期图书:

《画与真:杨飞云与中国古典写实主义》

《画与真:杨飞云与中国古典写实主义》是高全喜先生首部艺术评论作品集,也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油画领域的古典主义在中国产生、发展的系统性梳理和介绍的读物。作者在《画与真》中先行考察了一番中国油画领域中的古典主义,这一艺术形态的萌生、发育与成长的历史,以求检讨其内在的得失,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艺术脉络;探讨了与古典主义相关的中西方文化艺术发展的背景,及其生成与发展所需的条件。另外在《画与真》中,高全喜老师以独特的视角,结合中国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的古典艺术状况,分析和研究了以杨飞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主义的油画形态史,并对杨飞云二十多年来的经典油画作品,如《北方姑娘》《唤起记忆的歌》《抱玩具的姑娘》《端正》《纯洁》《姐妹》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解读与描述。高全喜老师通过对杨飞云先生艺术作品的分析与评点,也充分肯定了杨飞云对于中国古典艺术流派的贡献及其在中国古典艺术派中的地位。

《独自叩问:漫谈中国当代美术》

本书是高全喜先生继《画与真:杨飞云与中国古典写实主义》之后又一部艺术评论作品集,收录了先生论述当代中国美术的系列文章。作者在《独自叩问》中分析与解读当代中国美术的独特身位、当代性和处身性,系统梳理当代中国美术的流变;对当代中国油画、国画、雕塑及其他非架上艺术进行纵深分析,并尝试对油画和国画进行分类解读。同时,本书对当代一些典型艺术家,如杨飞云、何多苓、潘公凯、吴为山、丁方、张鉴强富有哲理性的心灵解读,对他们在20世纪的艺术历程、绘画风格、绘画题材进行简单梳理和分析,论证其艺术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以及其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力量。书中既有对当代美术理论的探讨,也有对中国当代美术家的生动分析,对意欲了解当代中国美术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部难得的作品。

《浮士德精神:在上帝和魔鬼之间》

十九世纪的德国文化精神一般又称之为“浮士德精神”,这首先应该归功于伟大的歌德,他的巨著《浮士德》把十九世纪德国文化的精神,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精神形象化地描绘出来,可以说《浮士德》是人类精神的史诗性写照。因此,浮士德精神作为人类精神的象征,它就远远超出了诗剧《浮士德》特殊的文学性,特别是超出了其主人公浮士德的个别意义,而获得了一种绝对超越的意义。本书分析了这部耗费歌德六十年心血之作的内在结构及其意义,从总体上展示了“浮士德精神”的蕴含。此外,本书还遵循着同样的精神逻辑,进一步考察了中西两种文化的内蕴,对比性地解读了智慧与愚拙、荣耀与灵明。通过现代人的目光汲取“浮士德精神”的养料,既有深刻解读,又有现实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