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学术活动

【名师大家专题2】姚中秋:融会中西的中国思想者

发布日期:2013-12-24

【摘要】姚中秋教授治学会通中西,在人文社科诸领域均有深入造诣,是当今中国学术思想界中儒家板块的重要领军人物。 【关键词】姚中秋 新儒家 治道思想 中西会通

姚中秋教授,笔名秋风,1966年出生于陕西蒲城县。1984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学习,1991年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先后供职于国家机关与媒体,1997年起开始系统的学术研究。丰富的职业与学术经历,使姚中秋教授在十余年中逐渐走上了一条大范围的跨学科研究之路。会通中西的学术背景与立足华夏文明的问题意识,使之成为在当代中国思想版图中日渐勃兴的儒家板块中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

姚中秋教授治学本于国史,尤措意于以钱穆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思想,后精研西方经济学、法政哲学,终以绍续华夏文明、创发中国思想为旨归。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哈耶克与经济学、法律与政治学、儒家与华夏治道三大领域。同时,撰写经济、政治、文化评论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在《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中国经营报》、《文化纵横》等国内重要报刊上开设专栏,在媒体和政、商两界均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

姚教授的西学研究始于对当代著名学者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以及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思想之译介研究。先后翻译《哈耶克传》,出版《奥地利学派研究》丛刊,主持编译《奥地利学派译丛》,2005年发起成立“华人哈耶克学会”。由此奠定西方社会科学的学术基础与自由主义之思想基调。

随着对哈耶克以及奥地利学派理论研究的深入,姚中秋教授逐渐将研究视野上溯至市场问题背后更为根本的制度问题,因而转入法律、政治研究,对西方政治哲学传统进行了仔细梳理。在西学传统中,尤其注重汲引苏格兰道德哲学与英美保守主义思想,并致力于英美普通法及基于普通法的宪政主义传统的研究。通过一系列研究译介,并初步形成了“普通法宪政主义”的理论框架。

借助英美保守主义之思想路径,姚中秋教授逐渐将问题意识由西方法政哲学的汲引回转到中国古典政体与治理秩序的发掘与阐释。当代中国之自由政体与优良秩序之确立,必须具备社会、历史、价值层面的深度支撑。

由此,姚中秋教授以西方社会科学的长期知识积累为基础而返诸中国古典经史文献,从而对华夏古典文明形成了一套独到而深切之把握。2012年,《华夏治理秩序史》第一、二卷出版,在儒家理念和历史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将现代中国之转型奠基于华夏古典文明的深厚基盘之上,引发政治、哲学、历史学界之广泛关注。

2012年8月起,受聘为北航高研院专任教授,在兼取中西、聚焦法政的北航通识教育与高端社科研究领域中领衔中学板块的教学、科研重任。为北航文科一年级开设“中国文明文化史”以及“《论语》研读”课程,同时辅导知行试验班学生阅读中国经典。

为配合课程讲授,尊仿朱子《资治通鉴纲目》与钱穆《国史大纲》之例,撰成《国史纲目》一书,以华夏治道演进为线索融贯梳理中国历史,是为大学历史通识教育之重要探索。

姚中秋教授在高研院带领着一个精干的中国古典与通识教育研究团队,主要成员包括李静讲师、罗旻讲师、王玲讲师,专业涵盖法政哲学、思想史、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哲学等。在姚中秋教授的领导规划下,通过治道年会、治道学坊、暑期讲习班、主题文丛出版等多层次、立体化、针对性的学术机制,勉力为中国古典治道之提炼,今日中国士君子之养成,以及中国思想之创发提供厚重、扎实的学术积累。

经过多年摸索,姚中秋教授在治学路径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会通古今中西而归宗于儒家的学术思想体系。未来的研究,将遵循“中体西学,资相循诱”的学术理念,以经史互证之古典理路,将历史维度的中国古典治道研究与义理维度的儒家经典阐释相结合,借助各种现代学科资源,在现代语境中融旧铸新,发展儒家义理。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就是一位古典文化与现代学术双重陶铸下的当代学人君子之风采。

(高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