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闻资讯

讲座纪要丨宫浩钦:设计从形式走向人文

发布日期:2018-05-03

5月2日下午,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之邀,北航机械学院工业设计系宫浩钦副教授做客“北航高研论坛”,以“设计从形式走向人文”为主题,在高研学术坊为文化传播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讲授了一堂精彩的专业课程。

宫浩钦老师从格尔茨的名言“人文知识是被解释的,不同的解释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开场,表示希望通过他从工业设计与人文理念的结合给同学们以启发。讲座中,宫老师首先在概念上为大家界定了什么是“工业设计”,并以矿泉水瓶为例简洁生动地讲述了工业设计中所遵循的核心理念。之后又介绍了工业设计是如何在二战时期产生的,以及在现代商业社会的发展普及。宫老师以吸尘器设计为例,讲述了工业设计的过程,首先是在纸上进行草图设计,之后进行三维建模进行虚拟,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宫老师不断将工业设计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得没有工科基础的同学很好的理解了工业设计的学术语言并沉浸其中。

接着,宫老师强调现在人们其实生活在一个人造物世界中,如何使物更好的服务于人是工业时代以来的设计师始终追求的。在这个过程中,又分为两个阶段。以往的工业设计关注的是高效优化、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但是现实世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社会结构是一个交织的网络,以往的工业设计只关注物而没有关注人,但人与物的关系本质上涉及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因此现代的工业设计将重点放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开始探讨社会结构和设计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随后,宫老师提到了人文研究与工业设计的结合肌理。在这一板块,宫老师提出了“青春痘理论假设”,这一理论关注的是产品产生的内在动力机制,即社会结构和社会需求。上世纪电话、PC、电视机等在世界各地几乎同时被发明,这种不约而同的工业发明其实质是社会结构的改变。产品的产生就像青春痘一样,其产生是由内在机制导致的,内在机制不存在该产品就会随之被淘汰。比如饮水机代替热水瓶,从社会机制上讲是社会化商业化的供水服务替代了自给自足的供水方式。因此,社会结构或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预设了产品产生的可能。宫老师提到对于人文社科类学生,在看待工业产品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其内在的社会机制。
       最后,宫老师以工业设计最经典的基础设计——椅子为例,提出了“设计可以理解为将社会结构关系物化的活动”。同时宫老师指出,在社会结构中,个人的特征被屏蔽,是角色在从事各种行动。一个产品的设计会改变和干预社会生活,人类自己也被扭曲和变化,最终改变了我们自己。 

讲座结束以后,宫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就汽车设计、手机外观设计和停车场设计的问题,宫老师指出在一些领域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是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阶段,虽然对工匠精神的确感到惋惜,但依然相信未来可期;关于工业设计与艺术设计的差异性探讨,宫老师指出艺术是为己,设计是为人,好的工业设计是看不到设计师的;关于物化世界中消费者在被设计与自我实现中如何平衡的问题,宫老师认为消费者和设计者之间一直存在博弈,但是消费者是完全具有自主意识去定义工业品的,也是完全有主动性去决定如何完成一个工业品的消费的。听讲的研究生们表示,宫老师的讲座丰富了知识积累,开拓了眼界,也为日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


(文/孙瑞霞  摄影/郭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