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闻资讯

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本科2017级学生党支部赴湖南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发布日期:2019-09-16

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8月23日-30日,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本科2017级学生党支部先后赴湖南长沙、韶山、浏阳等地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教育,通过专题学习、现场教学、参观访问等多种学习方式,寻访伟人奋斗足迹,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8月23日,全体党员来到了长沙橘子洲头。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是湘江中最大的名洲。毛主席曾在此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沁园春·长沙》,抒发了心怀天下,救世济民的豪情壮志,洲以人传,诗壮名城。党员同志们在此共吟名篇,重温入党誓词,站在青年毛泽东雕像前,备受鼓舞,矢志进取。
       随后,大家前往湖南第一师范,参观毛主席青年求学时期的学习生活环境。古朴的校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整齐的教室似乎还能看到毛泽东奋笔疾书的身影,庄严的大礼堂仿佛依然有人慷慨陈词壮怀激烈,从写满作文的试卷到备课的教案,一个个真实的细节让我们从中窥见伟人的成长之路以及环境对人润物无声的塑造。良师益友不拘一格、宽容并包的指点引路,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并肩奋进,正是孕育一代伟人精神成长的重要土壤。 

在浏阳胡耀邦故居纪念馆,党员们真切地了解了一个充满革命热情的“红小鬼”到总书记的成长之路。参观胡氏故居后,学生党员张怡帆感慨道:“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胡耀邦的清廉。胡耀邦在世的时候,这座祖居已经破旧不堪,濒于倒塌。胡耀邦的哥哥胡耀福到北京去,告诉他祖居就要倒了,怎么办?胡耀邦说,年代久了,倒就让它倒吧,外边倒掉了,人就搬到里面去住。‘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博物馆里的这幅对联,是对胡耀邦一生的高度概括。身为一名学生党员,我应该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参观学习结束后,同志们纷纷表示走进纪念馆,让人感受最深的是一种真诚质朴、无私无畏、光明磊落的伟大人格魅力。王一同学在了解了胡耀邦对改革开放的贡献后说,“印象最深的是纪念馆中播放的十二大视频,他以高亢激昂的声调宣读了三万两千字的报告,这是他的真性情,更是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令人动容。作为一个青年人,伫立胡耀邦纪念馆里,心中一种敬意油然而生。我想,日后遇到什么苦难,想想当年的革命先辈所迎接的挑战,可能会多一份果敢和勇气。”

在韶山毛主席铜像广场前,师生党员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庄严肃穆地列队走到毛主席铜像前,敬献花篮,鞠躬敬礼,通过这种最传统的方式来纪念和缅怀先烈。仪式结束,吉松同学说:“在铜像广场给毛主席献完鲜花后,我独自给爷爷打了一个电话。老人家很激动,与共和国同岁的他,对毛主席有着深切感情。”参观完铜像广场,大家来到毛主席故居,瞻仰伟人成长环境,很难想象一代伟人成长于这样的泥墙土瓦,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下午同志们继续参观了毛主席第八次回家乡的住所--滴水洞别墅,著名的《七律·到韶山》在这里问世“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倾听着毛主席及其家人为革命作出的努力和牺牲,大家思绪飞跃,神往当年,深刻感受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了国家复兴和人民幸福,毅然走上革命道路的初心。沈建辉同学感慨道:“提起毛主席,相信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会肃然起敬。他是一个世纪伟人,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书法家,同时,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丈夫、一位父亲,这个普通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前后痛失六位至亲。可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通过追寻革命领袖足迹、感受红色革命历史熏陶的主题教育之旅,从细微处体验历史、感悟革命精神,使党性修养再度淬炼、理想信念愈加坚定,为支部成员勇于担当、永葆党的先进性,更好地传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奠定了良好基础。同志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砥砺前行! 

图文/秦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