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6-19日,“中华传统整体论科学观及其当代价值——第四届全国自然国学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曲阜召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哲学教授张耀南作为“特邀嘉宾”,应邀担任“大会主旨报告”主持人、评论人,并在会上发表论文,题为《中华山水生态学山环水抱之仿生原理初探》。

论文由张教授与比利时根特大学汉学暨荷兰莱顿大学哲学博士生钱爽联名提交,张教授现场宣读。文章提出中华山水生态学六大总原理,“山环水抱之仿生原理”是其中之一。此原理特别重视“山环水抱”之地,认为此种地形可以保存、收拢宇宙之气。以现代科学视野观之,中华山水生态学崇尚“山环水抱”,或许是一种不自觉之“仿生”。
大自然中形形色色植物叶片,大多为勺形,往往向上翅,且与整个植株构成一面向太空之环状、喇叭状,以接收微波或宇宙能量。中华山水生态学家将此原理运用于地理学,亦以此种地形为佳,认为“山环水抱”之地,可造成一天然较强气场;若天工不备,则可以土石建筑仿造“山环”,以接收宇宙之气,或仿造“水抱”,以大量吸收微波能量。以科学视野重新界定中华山水生态学“山环水抱之仿生原理”,是学界一崭新议题,张教授的发言,引起与会学者很大兴趣。

此次全国学术研讨会之主题为“中华传统整体论科学观及其当代价值”,目标是深度挖掘五千年华夏文明中蕴含的深刻的整体论科学思维、自然国学之科技思维理念,准确把握中国人认知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整体模式,推进自然国学研究之特色发展,为坚持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添砖加瓦。
此次全国学术研讨会之主要议题有:中华整体论科学观之内涵与特点;诸子百家及传统中医药学的整体观研究;周易八卦、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哲学理念与中国古代科技;自然国学与分析型自然科学史研究之差别;还原论科学观与“中国古代无科学”论之关系;中国古代整体论科学观在当代科学中之价值;有关弘扬自然国学、编写中华自然国学教材之方法与建议;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先生,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喻佑斌先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王昌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刘长林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杨炳忻教授,武汉大学桂起权教授,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孙关龙编审,曲阜师范大学马士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赵国求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齐磊磊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马淑然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马晓彤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耀南教授等著名学者,参加本次研讨。
此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设有两个时段的“大会主旨报告”,另设有三组“通论篇”、三组“专题篇”、三组“中医篇”、二组“青年学者论坛”,共11组分组研讨。张教授的报告,被安排在“大会致辞”、“大会主旨报告评论”、“专题篇第二组”三个环节。在研讨会最后的“论文评奖”环节,张教授提交的论文荣获研讨会学术委员会颁发的一等奖。

此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由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自然国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自然国学中心、北京中医生态文化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协办。旨在深入探讨自然国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未来发展走向、中华传统整体论科学观之内涵与特点、传统整体论科学观在当代科学创新中之价值、自然国学复兴与崛起之路径等。
此次全国学术研讨会,共收到会议论文150余篇。海内外200余位专家、学者、教授、中医药研究者、实业家等,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著名高校,以及中国孔子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全军航空医学重点实验室等著名研究机构。
文/郭鹏程 图/高牧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