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动态

2013级知行文科试验班赴陕西河南进行古都寻访游学活动

发布日期:2015-09-06

8月21日至27日,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2013级知行文科试验班的同学们在泮伟江、李静、顾家宁三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陕西省、河南省的七个县市,在遗址与博物馆的寻访中,了解中国古代殷商至隋唐时期政治中心的繁盛风貌,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和文明文化的发展脉络有了更为生动的理解。

访长安月 探洛阳花

知行文科试验班的暑期游学活动源于2014年,在姚中秋教授的倡议与动员下,2012级的同学们曾于去年开展了首次暑期游学活动。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今年2013级知行文科试验班将暑期游学活动的主题定为寻访古都之旅,来到十三朝古都西安和九朝古都洛阳及其周边著名文化圣地。

现在的陕西省与河南省范围在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以河南为核心的“中原地区”更是享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战略价值,本次暑期游学,同学们便围绕着八大古都中的四座,西安、洛阳、安阳、郑州,开始了寻访游学活动。

早在三代时期,黄河流域所包蕴的战略价值就受到了时当领导者的重视。商朝第20位君主盘庚将都城迁往殷,在河南安阳,同学们便参观了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遗址,在甲骨文与青铜器的罗布中感受来自逾三千年前的历史余味。同学们还来到了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的西周故都周原,它是自古公亶父率众迁居于此至文王建都于丰期间的周族政治中心,注视着满目的青草离离,同学们畅想三千年前堇荼如饴的膴膴周原。

秦汉时期的此地不改其璀璨,西汉之长安、东汉之洛阳如同两颗交相辉映的明珠,其所绽放的光辉为现代的城市带来了令人惊喜的文化遗存,甚至从街区的名号中都能可见一斑。同学们来到了位于陕西西安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任由建筑于逾两千年前之兵马俑的恢宏与细腻触发心灵的一次次震撼,在对文物修复工作有了粗浅了解后,同学们对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更增进了一分敬畏。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弘的繁盛时代,这一特点在唐都长安、神都洛阳的城市气质中都有所流露。同学们来到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的乾陵景区,参观了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以及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陪葬墓,同学们惊叹于墓中壁画的精妙绝伦,流连于穿越逾千年的时光扑面而来的古老的繁盛气息。而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的法门寺则见证了有唐一代的恢宏,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经历了佛教文化初入中原所产生的冲突,在隋唐时期进入盛期,法门寺之行让同学们对唐代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有了更深的思考。

同学们还来到了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混融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时期的石刻建筑,不同时代的艺术特色也反映出中华文明的动态变迁。陕西历史博物馆、洛阳博物馆、河南博物馆等地则为同学们系统地梳理了当地文明的发展脉络,从史前时期的考古发现,到历朝历代的珍宝展品,同学们从不同的地域视角出发,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而直观的历史课,这种“设身处地”的立体体验或许是书籍所难以比拟的,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对中华文明的流变增添了许多亲切与沉思。而河南洛阳的古墓博物馆和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更是别出心裁地以历代古墓和文字演变为切入点,让同学们对中华文明之发展脉络的认识不再浮于表面的框架,而是有了更丰富而精彩的感官体验。

追随着繁盛古都的铿锵脚步,知行文科试验班一行遍游古迹、饱览珍品,加深了在《中国文明文化史》、《中国经典研读》等课程中对文明典籍的理解。而这正是暑期游学的目的之一。

彼黍离离 沉思责任

沿着古迹遗址的足迹,知行文科试验班的同学们一路感触着古老而悠长的文明脉搏,也在心中迸发着沉思。

实地探寻文明之源是本次游学活动的目的之一,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理解了古典文明所植根的地理位置、物候环境、风情习俗,才能更好地体会文明典籍所蕴含的智慧。郑州大学文学院王保国教授为同学们带来的题为《文化生态与中原文化特征的形成》的讲座,也印证了这一点。在讲座中,王教授系统地介绍了地理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对中原文化特点的影响,让同学们对华夏文明形成的内在逻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华夏文明由古及今的发展演变有其根基与逻辑,每一处遗址与博物馆之藏品都勾连出其清晰的轨迹,应当得到重视和保护,不应让先王之陈迹止熄。但是,在游学过程中,同学们也痛心地发现一些遗迹并未得到妥善地重视。西周故都周原的离离荒草,乾陵墓道壁画的游客刻痕,都不禁令人慨叹,对于历史文化的重视还亟待加强。

在西安“知无知”文化空间,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于赓哲教授绘声绘色地为同学们介绍了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内容涵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以严谨的史料还原了隋唐长安的繁盛景象。在讲座尾声,于教授将隋唐长安的最大特点归结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正是这种恢弘的气度和阳光的心态,使隋唐长安成为国际交流的中心、繁盛而缤纷的大都会。

一面是自有文明的珍视与复兴,另一面是外来文明的混融与包容,同学们在维谷中浅尝了责任的重量。或许短暂的暑期游学活动并不希求给出解决的答案,而仅仅致力于向同学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同学们直面这样的境遇,这是一代代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也需要通过继续的见识、继续的沉思以得到更深的理解。

同侪携手 共品时光

暑期游学活动不仅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知识体验之旅,也是知行文科试验班师生之间、同侪之间增进情感的奇妙过程。知行文科试验班特别强调班级的建设,以期构建一个“友爱的共同体”和“学习的共同体”,而暑期游学活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极佳环节。

早在五月份,暑期游学的计划工作就被提上了日程,同学们有序地发表自己的提议、自主进行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在行程的安排中还征求了姚中秋老师和泮伟江老师的建议。历经几次修改,行程安排最终得以确定。

除了行程所安排的那些精彩之外,暑期游学还是一个不断偶遇惊喜的旅程,同学们体验着各种与日常生活很不一样的经历。在乾陵互相扶持、手脚并用地爬上陡峭的山丘,在顶峰俯瞰广袤的平原,城市与乡野有着明晰的界限;在法门寺前的广场上仰头凝望着繁星点点的苍穹,泮伟江老师和李静老师带领着同学们识别出一个个星座,一阵阵惊喜的欢呼在宁静的晚风中荡漾;在农家乐里的一顿顿面食与凉菜从初见的新奇到面目诙谐,在易俗社观看的秦腔表演、在青曲社观看的相声表演更拉近了同学们与十三朝古都的距离。

在游学中,同学们相互勉励、携手共进,为紧凑的行程平添了温暖的心动。在山顶沐浴澄澈的阳光,在星空下纵情地仰望,或许大家都太缺乏这样静下来的能力,太需要这样一段旅程,不止于紧锣密鼓的观赏,还有那些温暖岁月的流连、静美时光的徜徉。

这也正是知行文科试验班的愿望,希望给予学生一种静下来的能力,不是着急地实现什么,而是澄心以直面人类文明的深刻。不论是那些遗址和博物馆的珍品,还是那些文明典籍,其所凝聚着的智慧与传统,便都静静地站在那里,虽不急于告诉人们什么,却又悄无声息地烛照着后人的心灵。这也正是文明和传统的力量,每个人都是文明传统的产物,也始终生活于其中。

2013级知行文科试验班赴陕西、河南的古都寻访游学活动顺利结束。同学们在古都遗迹的寻访中,体会着中华文明的广博与繁盛,感受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多了一分温情,也多了一分敬意。师生之间、同侪之间也享受着彼此相伴的温暖时光,未来还将继续携手、翻山越岭、寻觅宝藏。

文 葛枭语

编辑:罗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