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下午,“艺术·文学·人生”高研艺文沙龙暨第五届博雅读书奖颁奖仪式在北航艺术馆“文心衍艺—当代女作家五人艺术联展”现场举办。四位女作家徐小斌、冯秋子、林那北、崔曼莉应邀与师生交流座谈。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康子兴、罗旻老师,第五届博雅读书奖获奖者及30余名文科试验班学生参加了沙龙。高研院院长蔡劲松教授主持沙龙。

蔡劲松院长首先对北航高研院“博雅读书奖”的设立进行了详细介绍,宣读了第五届“博雅读书奖”获奖名单。为鼓励学生研读经典、勤奋好思,通过读书锻炼文科试验班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书面写作能力以及多学科视角和多维思考能力,自2011年北航高研院设立“博雅读书奖”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每年都会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博雅读书奖”已成为高研院最能体现通识教育的特色学术活动之一。

参加座谈的徐小斌、冯秋子、林那北、崔曼莉等四位女作家与高研院蔡劲松院长、康子兴、罗旻老师共同为第五届“博雅读书奖”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颁奖结束后,四位女作家围绕“艺术·文学·人生”为主题,分别结合自身文学和艺术特点,与同学们共同分享了他们的创造体会和感悟。

徐小斌老师从中国画家吴道子讲到西方画家达芬奇,从绘画的色彩构成讲到文学创作,用鲜活的故事给同学们带来了文学创作的启迪,她认为世界上一切学问、一切艺术都是相通的,鼓励同学们挖掘自己的潜能,在文学的延伸和艺术的拓展方面取得更大成果。

冯秋子老师从她的故乡内蒙古讲起,指出文学是进行思想的劳动,思想的创造,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的能力。绘画是用艺术的方式来传递思想,发现思想,描述思想,再检验思想的一个过程。冯秋子老师的讲话传递出她对生活的感悟,认为人的一生是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

林那北老师谈到文学其实是由文字来表达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而绘画是用色彩来表达,这中间并没有太多的界限,她通过讲述漆画创作的过程以及在做漆画过程中,赋予她对世界新的发现和感知,传达对生命和自然的表达。

崔曼莉老师从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历讲起,指出小时候接触的书法、绘画激发了她后期对文学和艺术的领悟,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以及对文学和艺术创作的热爱和探索,铸就了她今天的自己。

现场同学在听完作家们创作和人生经历后,纷纷围绕艺术创作中色彩搭配问题、文学创作的外界影响,作品创作历程及灵感来源、撰写文学作品的构架、如何坚持自己的文学写作风格等方面踊跃提问,四位作家针对具体问题给出了在艺术和文学创作道路上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本期高研艺文沙龙持续了近2个小时,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不仅收听了一场特别的人生感悟,而且还收获了一次视觉盛宴,在倾听作家们创作历程的同时能够静下心来欣赏展览。
附: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第五届“博雅读书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
吴志航 作品《中国传统社会“家文化”及其当代面向》
葛枭语 作品《人与其生命的对峙与和解》
张 颖 作品《从反人类罪的视角探析<三体>中的人性自觉》
三等奖
彭安莉 作品《中国伦理本位社会的崩溃与行之无效的救济》
陈 彬 作品《从倔强到顺驯:规训理论视角下对卡夫卡小说<诉讼>的分析》
于昊甬 作品《“无处可逃”的“逃亡”》
杨雪吟 作品《我们将会在没有黑暗的地方会面》
优秀奖:
余海洁 作品《论韦伯“天职观”的自我超越》
柏 惠 作品《“星空”与“道德”的诗意》
佘沛捷 作品《错失的“白银时代”》
陈伊凡 作品《古希腊哲学中的家庭与城邦》
王玲君 作品《梅因的自然法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