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院长寄语

院长寄语

拥抱科技人文新时代,推动文科特区再创业——2022年3月30日在北航高研院院长交接会上的发言


                  龙卫球



尊敬的徐校长,钟玲部长,高研院各位同事:

首先感谢校党委对我的任命,让我来高研院担任负责工作。感谢徐校长的信任和亲自出席今天的交接活动,感谢组织部钟玲部长的支持,感谢高研院各位师生代表对我的欢迎。我想,此时也寄予了对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的期待。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天上下着小雨,我打着伞就想,今天真是一个好日子啊。春风化雨,期待我们高研院更加风调雨顺!

各位高研院老师是北航十余年以来推进人才培养卓越化和学科综合交叉发展的重大改革的先行者,是很光荣的一个群体,我为从今日起有幸融入其中而感到骄傲,当然也感到使命艰巨、责任重大。我特别提议,请大家感谢蔡劲松同志,感谢他近六年来领导高研院开拓前行,兢兢业业,对于高研院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和无私奉献。同时,也请他今后在人文公管学院的领导工作中,一如既往关心支持高研院的工作,文实班开展、通识课程组织、文科基础建设、交叉学科和新文科发展、相关学位点人才培养等,都需要人文公管学院和各文科学院的鼎力支持和帮助。

我在此郑重表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恪守理想信念,一定努力地、认真地挑起高研院的担子。在学校党委坚强的领导下,我与金龙书记一起,党政班子同心同德,认真落实徐校长和学校的指示和要求,以学院开拓发展和全院师生核心利益为保障,紧密依靠广大师生,充分发挥集体创造的智慧,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努力建设、不断进步。我们相信,有北航党委和徐校长的领导和支持,有校部机关和兄弟院系等各方面无私帮助,有高研院广大师生众志成城,我们会不断创造学院发展的佳话,不断取得更大成绩,一步一步走向成熟,为中国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新一轮高研院的发展和改革提供重要成功经验和路径!

高研院是我们北航的一所建院仅十二年的新院。我清晰记得高研院当时隆重成立的情形,怀进鹏校长揭牌,广邀北京高校一批德高望重的人文社科学者一起见证。怀校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为高研院设定了基本方向和目标,也提出了期待。高研院的成立,是为了满足两个重大改革需求:一个是为了满足大类培养的改革先行试点的需求,高研院率先在文科范围开展大类培养模式机制探索,为全校改革积累经验;二是为了满足北航从高水平向卓越化转型升级提出的对高水平人文社科的需求,以及克服北航作为理工背景高校基础文科底子薄弱的重大局限,高研院通过引入加强式发展机制,打造特区,集中力量,选择扶持,加快基础文科融合提升和交叉促进。可见,高研院作为学校改革和文科发展的特区平台,具有两个重要功能,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是为学校卓越化人才培养进行大类培养新模式试点,提供宝贵经验,这一部分由著名的文科实验班所承载。二是为学校提升全面卓越化特别是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对于高水平人文社科提出的重大需求,做出有效保障和快速发展的改革支持,又包括高水平人文素养供给支持和高水平人文社科促进发展支持两个方面。前者,体现为了满足卓越化人才培养需要,打造一流的人文社科素质供给平台,重点在于规划和组织好高水平的人文社科素质课程和通识课程体系,探索相应推进机制,聚集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人文社科通识型、素质型师资队伍;后者,体现为了满足学校理工文医综合化和快速转型升级的合理学科生态需求,打造一流的文科基础发展和促进交叉平台,重点为针对作为理工科背景高校基础文科薄弱且不易发展的特点,集中力量,扬长避短,有选择的加以扶持建设,提升基础,强化交叉,培养优势和特色。

上次徐校长在新文科大会问到对北航建设精品文科应怎么理解的问题。我现在觉得,可能有几个要点。一是,从范围上来说,北航应着重选择自身高质量发展所不可缺席的文科门类、种类加以建设,这里面除了现在已经占据优势的政经法管,也包括对于整个大学人才培养卓越化和学术生态合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的文史哲社;二是从质量上说,北航文科发展必须精益求精,加快成为与北航“双一流”目标相匹配的文科,并且突出融合北航背景优势的战略特色;三是,从发展模式上说,北航文科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克服理工背景局限,设计好适合快速、健康发展的合理建设机制,形成可以很好完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圈。由此而论,高研院应该也是北航精品文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它在选择建设、提升质量和特色以及改进发展模式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高研院建立以来,对于我校人才培养卓越化和文科体系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和贡献,一直以来得到学校领导和高校同行的积极评价,其经验也受到知名高校学习和推广。这些年,北航人才培养改革尤其是其大类培养、多科型拔尖人才培养、人文素质深入卓越化体系等创新模式引领风气之先,高研院功不可没。

十余年来,高研院成功探索了大类培养试点,支持了书院制改革和各种卓越化改革,不仅分担了北航学院和知行书院大类培养的许多基础任务,更是直接负责承担了知名的文科综合实验班的建设和管理。高研院对于大类培养相关改革实践的研究和经验积累,为北航的改革推广和进一步完善奠定基础;同时,文实班经过十几届的培养探索和改进,形成了成熟的“通识+法经管多专业交叉”的强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培养出一批现代治理型卓越化人才。

十余年来,高研院也成功探索了将高水平人文社科素质融入理工科卓越化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新机制、新内涵,特别是重点设计和承担了北航的通识教育和人文素质课程。我们在自身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借助平台优势,通过用心组织,包括聘请周边高校优质文科名师,开设高水平的中国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经典阅读、艺术文化等素质通识课程,为北航卓越化人才培养所需要的高水平人文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很多理工科高校直接复制和借鉴了北航高研院的模式,不少综合强校、文科名校也关注和吸收了我们的经验。当然遗憾的是,我们自身没有文史学科,缺少著名文明文化史课程大家,主要靠外援和成长中的年轻人支持,但总有一天会在必要范围弥补这个缺陷。

十余年来,高研院发挥了作为特区平台的文科基础建设和交叉发展的独特支持功能,对我校精品文科建设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基础补缺和创新发展的贡献。高研院通过自身特区平台优势,扶持建设了北航大发展不可缺少而其他专门文科学院又难以投入建设的文科基础学科或者相关学科方向。比如说,这些年高研院保全和壮大了危机中哲学学科,着力提升该一级学科点建设,特别是对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科技哲学等二级学科进行了加强,保障了我校人才培养卓越化对于哲学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基本需求,也提升了我校在哲学学科高层次特色人才方面的培育实力。高研院也积极承担探索新型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职能,加强新文科、新方向的谋划和突破。这几年,高研院利用灵活的机制优势,组织建设了文化传播与管理交叉学科,就是一个新文科学科方向创新发展的好例子。

这些成绩,很大程度上当然得益于学校领导的正确设计和领导建设,也得益于高研院师生创业努力。特别是徐校长执校八年以来,以新时代教育家的格局,放眼发展,继往开来,对于北航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做出了许多重要的改革部署,包括持续推进大类培养、建制北航学院、深化书院制、加强理工文交叉、力推精品文科和新文科建设以及最近促进产教融合等,这些不仅使得北航在高校“双一流”卓越化建设中更加闪闪发光,对于高研院迅速发展和成长也起到了基础支持作用。这些年,徐校长和学校各方面对于高研院还做出许多具体方面的直接指导和扶持帮助。包括在关键时期,学校任用了务实开拓的蔡劲松同志担任院长、于金龙同志担任书记,还有其他能干的同志,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接下来,我想就高研院发展谈几点认识,与大家共勉,不成熟的地方请领导和大家批评指正。高研院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也充满了探索发展的机会。

第一,坚守高研院的定位。俗话说,顺势才有为。高研院在北航的发展,必须牢牢坚持北航作为理工科高校为适应自身卓越化转型需求而创设的定位初衷。具体说来,首先应当牢牢抓住前面说到的两个重大需求,加强对大类培养和新时代文科拔尖人才培养的实验探索,加强构筑高水平的人文素质融合提升和文科基础与交叉快速发展的高端平台,充分支持学校人才培养走向整体卓越、学科体系发展走向高质量、综合化。高研院坚守定位,其次也应当做好北航更进一步适应新发展趋势、追求更加卓越化的大文章。北航文科是相对松散的、文科学科也是有限的,但是有了高研院的融合、链接和促进的平台杠杆功能,北航文科供给的历史缺陷可以得到极大弥补。

第二,坚定高研院的持续创业。前面讲到,高研院是北航作为理工科传统高校为适应自身卓越化转型而建立起来的文科特区,是北航作为理工科专校而走向理工文综合化名校的文科建设加强机制。在这个意义上说,随着北航向更加卓越化发展,高研院的作用就越是凸显重要性。高研院经过前一阶段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基础,初步发挥了人才培养改革探索、高水平人文社科素养支持、文科基础和交叉促进发展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但是,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与建院目标比较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必须尽快提升,直到“高研”两个字名副其实。特别是应抓住去年底学校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新文科发展大会的新机遇,加快自身体系和内涵提升建设。

重要的,是要加强和完善对北航急需和必需的文科基础学科的建设。要把已有的哲学学科、文化传播与管理学科迅速建成健全的、高水平师资充沛、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精良的一流学科;要把握时机把对高水平文明文化课程体系具有关键支持作用的文史核心学科建设起来、促进起来。有条件的话,也应该结合北航信息学科的优势加强社会学的基础建设和研究。

同样重要的,要重视新型交叉学科和智库研究的发展。应以新发展为背景,主动面向新文科发展需求,加速推进相关新学科、新交叉方向的建设。最近,学校领导对于北航发展智库也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高研院作为文科特区,理所当然也应当承担高端智库的建设功能。促进新文科、新智库,应在学校的支持下,创造条件,引入有效机制,搭建相关平台,促进文经管法交叉、文理交叉、文工医交叉,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北航大发展趋势的新型文科类学科和相关研究的培育和发展。

当前,在信息化等科技不断迭代的背景下,数字化科技治理和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问题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挑战课题,显然也是国家新文科学术研究和智库发展的重点。北航作为一所致力于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求的高校,没有理由不在这一领域形成在国家乃至全球领先的特色优势和智库力量。我们现在拥有优秀的航空航天、信息化等工科专业,拥有很好的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文科专业,但是更需要将它们融合起来,不断通过知识交叉和演化,形成一个复杂综合的数字科技治理和创新的学科知识体系。高研院当仁不让,负有促进的责任,有必要加强设计、聚集和培养人才,尽快建成相应的高端学科基地,做出一流科研和智库成果。

最后,我想给在座的高研院各位老师提一点关于今后工作的建议,希望我们能够始终以发展和团结作为共同奋斗的基础。

一是发展。我们要认识到高研院是改革建院,不是求生存的学院,而是求发展的学院。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思维要求自己。发展就是向前看,向前建设,不断创造。有五个层次的发展。自己的发展,学院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然后是人类的发展。首先应该做好自己的发展,重点是按照工作岗位要求提高和完善自己。这是对岗位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然后,支持学院或学科的发展,以及支持学校事业的发展,这两个层次的发展是我们职业的要求,作为老师我们自有安身立命的特殊职责,这就是立德树人,发展学科、培养人才。我们自己的发展只有与学院学校的发展一致才能实现这一职业价值。然后,符合国家的发展,我们的工作是国家的教育事业的重要构成。然后,也应符合人类的发展,从事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应当关切人类价值。北航是一所秉持空天报国的有家国情怀的大学,也是一所仰望星空的拥抱人类情怀的大学,我们身在其中当自觉。追求发展层次越高,就越加能够感受工作的高度和意义。

二是团结。我想大家和我一样,期待高研院永远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单位。我一直以来有个体会,团结既是幸福力,也是生产力。团结可以有不同境界。低层次的,是基于对缘分的认识,大家走到一起不容易,所以应当互相珍惜、互相促成。容忍差异,换位思考,不走偏激,容易受人欢迎。我们作为高校教职员工,团结的境界应当更高些,我们是为立德树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接班人这个目标走到一起来的,所以更应当具有团结的胸襟和水平。

时间关系,我就简单的谈这些。说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多包涵。

再次感谢学校党委和徐校长,感谢组织部,感谢大家。也衷心希望,徐校长和学校各方面能够给予高研院更多信心和信任,支持和帮助高研院飞跃发展,长风破浪,直挂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