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学术动态

新闻资讯

第十四届北航“唯实”论坛 “传统中国心灵的儒道底蕴”主题讲座

发布日期:2023-06-08

2023年5月30日晚,高研院邀请国际知名道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道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鼓应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程乐松教授,与高研院盛珂教授一同进行“传统中国心灵的儒道底蕴”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高研院党委书记、哲学系系主任于金龙主持,近二百名师生在北航人文讲堂参加讲座,全场座无虚席。

1A0AE

讲座伊始,于金龙书记对三位老师做了简要介绍并表示热烈的欢迎,引用了康德“头顶灿烂的星空和内心崇高的道德律”名言,将当日神州十六号飞行员、北航宇航学院教授桂海潮出征太空的新闻,与当晚举办的哲学讲座结合起来,强调北航既是一所仰望星空、问鼎苍穹的大学,也是一所涵养道德、叩问心灵的学府。

9755B5

主讲人陈鼓应先生从知识分子和性情中人两个维度展开了对自身现实人生与学术人生的回顾,结合从小在浓郁的民间传统中浸润的对于祭祀的重视,以及《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关于身、家、乡、邦、天下的表达,讲述了儒道两家针对祖先崇拜与家国天下两大哲学议题的会通。

与谈人程乐松教授表示,思想一定是和生命结合在一起才是活泼泼的,陈先生的讲演看似是在枝节上延展讨论与哲学无关的事,实则在中国的生命体验中没有任何与哲学无关的存在。他强调,在同一个文化共同体中,尽管我们用职业学术的方式区分了儒道两家学派,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思想生活而言,儒道只是不同心灵教化的类型,彼此之间的丰富性不是冲突的,而是互补的。

与谈人盛珂教授就陈鼓应先生的讲演发表见解,他认为陈先生早年的人生经历打下了浓厚的儒家色彩的生命底色,儒家文化没有构造一个永恒的、超出时间的范畴来安顿我们的生命,而是在生命内部寻找人生的意义,最为尊重人之为人的尊严。

9E66A3

在与谈人交流之后陈鼓应先生补充道,哲学应当有理性思维和感性同步,陈先生立足郭店楚简的研究指出老子并不是反伦理主义,结合《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老子对于“忠信”的重视,以及《庄子·齐物论》中的“恢诡谲怪,道通为一”,阐述了道家经典在处事待人上给予现代人的伦理启示。

盛珂教授提出,中国哲学讲的不是“道弘人”而是“人弘道”,世界是复杂的,理论概念是抽象的,而人面对这个世界常常是无力的,所以人需要通过变化气质将哲学浸入生命。儒家要求个体积极奋进,导致了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传统儒者在面临挫折时深受打击,而这时道家的出场则为不堪重负的生命旅途起到了松动人心的作用,为理想破碎后的心灵安顿与自我和解开出一剂良方,并就此观点征询了陈鼓应先生的意见。陈先生回应道,虽然传统学界将道德人生和艺术人生分立,但实际上老庄也有其道德人生,孔子也有其艺术情怀。

程乐松教授接着阐述了科技与文化理性的关系,指出沦为现代社会效率系统的对象的个体,可以回到中国的精神传统去发掘儒道的分寸感和丰富的精神世界,发现活泼泼的能够激活生命的东西。盛珂教授同样强调,人生中面临的很多心灵的问题、很多形而上学的追求并不是通过科学得以解决,这其中需要人文思想的力量来完善人性、丰富生命。

本场思想盛宴引发了师生对于儒道思想会通、中西哲学比较的深入思考,三位老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一一予以回应和解释,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 梅和卿

图| 魏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