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研读
《论语》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老师
李静,罗旻,王玲,姚中秋。
授课对象
2013级文科一半新生。
授课时间
2013年秋季学期。
每周五第七、八节。
授课目标
《论语》是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承先启后的典籍,也是最为重要的典籍。因此,作为北航以经典研读为主的通识教育之核心课程,我们在新生入学之后开设《论语》研读课程。本课程追求两个目标:
第一,亲近古典思想。通过对《论语》的研读,让学生亲近儒家思想,理解中国人思考人生、社会治理的核心概念、理念。
第二,塑造君子意识。孔子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君子之养成,《论语》研读也围绕这一点展开,至关重要的是让学生立君子之志,修为己之学。
本课程以学生之立志、修身为主,兼顾学术性,授课集中于阐发《论语》相关各章有助于学生君子人格养成之意蕴。同时让学生对儒家之基本社会治理理念有所了解。
教材
朱子之《四书章句集注》(学生必须购买。为便于教学,由教材科统一购买中华书局出版的繁体竖排本《四书集注》)。
选择这一版本,有助于学生识读正体字。
参考书目:钱穆著,《论语新解》,《孔子传》(建议学生购买或网上下载)。
进一步阅读书目:十三经注疏本《论语注疏》;刘宝楠著,《论语正义》。
授课内容
《论语》内容极为广博,而本课程教学时间有限,只能择其最重要、且有助于我们教学目标的内容。同时,《论语》论述比较分散,为便于教学,我们对《论语》进行分类编排。基于授课目标,分为七组:
圣人气象:体认孔子之生命气象,把握孔子的历史地位。
学:学为儒学之本,君子之养成,由学。通过相关章句,让学生了解学之重要性,学的内容,为学之道。
孝:陈壁生编选。体认孝道,尤其注意讨论其社会治理意义,可讨论其对当代的意义。
仁:陈壁生编选。了解孔子发明仁之用意:礼崩乐坏,孔子诉诸人之精神自觉,仁,以重建秩序。体认内在之仁,及其与礼的关系。
礼乐:复礼为孔子重建秩序之本,通过相关章句,让学生了解礼的性质,礼崩乐坏之情形,尤其是礼与仁之关系。
君子:塑造学生君子之自觉,体会君子之精神结构,掌握君子养成之道。
为政:理解孔子与儒家之社会治理理念。
上述各部分有一定逻辑关系,而以君子为枢纽:学以养成君子,孝为仁之本,仁为君子之本,而君子志在为政。
这些内容基本涵盖《论语》之核心理念,又切合于青年之人格成长。
从中选择135章重点讲解(见附件),并作为考试内容。
教师在完成这些章句的教学任务之外,可自由发挥。
授课形式
1、安排课前全体学生起立诵读。争取在全学期诵读《论语》全书一遍,老师尤其注意正音。
2、依据朱子集注,精讲重点章句,以通大义为主,可适当联系现实,讨论儒家思想之现实意义。
3、本课程旨在养成学生之君子意识,故授课过程中可组织讨论,让学生反思自己人生成长之路,讨论成长之困惑,依托《论语》大义,思考解决方案。
作业
日常作业有两项:
1、背诵,尤其是指定的135章。
2、小论文,手写(打印不算成绩),5篇,每篇不少于1500字。在期末总成绩中占30分。
小论文内容大体为三部分:1)依据注解解读一章或两章之字、句和章意。2)分析其蕴含的理念。3)以经义观察自身、社会等切己之事,予以思考、讨论。
对小论文,教师评阅,写出评语,发给学生。课堂上略作讲评,并让优秀学生口头表达论文提要,自己的写作思路等。
考试
不安排期中考试。
期末闭卷考试,包括两种题型:
1、默写50章(以填空方式),占50分。
2、学、孝、仁、君子、为政中各出一道,学生任选其中一道,当堂手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小论文,占20分。
平日小论文成绩与考试成绩相加,即为课程总成绩。
授课计划(授课时间共14周)
教学周
| 时间
| 授课内容
|
第01周
| 9月20日
| 放假
|
第02周
| 9月27日
| 一、圣人气象
学习重点:简介孔子,认识孔子,通过孔子认识儒家,认识中国的人格典范;孔子活动的社会背景(礼崩乐坏,社会转型);简介《论语》。圣人气象
|
第03周
| 10月4日
| 放假
|
第04周
| 10月11日
| 圣人气象
|
第05周
| 10月18日
| 二、学
学习重点:理解儒家之性质:学,文教(可与西方的宗教进行对比)。学之内涵与方法。学对中国文明的影响。
|
第06周
| 10月25日
| 学
|
第07周
| 11月01日
| 三、孝悌
学习重点:孝悌的社会价值;孝悌之道;孝悌的当代意义。
|
第08周
| 11月08日
| 孝悌
|
第09周
| 11月15日
| 四、仁
学习重点:仁之内涵;仁之方;全面认识智、仁、勇三达德的关系。
|
第10周
| 11月22日
| 仁
|
第11周
| 11月29日
| 五、礼乐
学习重点:孔子时代之礼崩乐坏(可联系实际);礼乐之性质与功用;仁与礼的关系。
|
第12周
| 12月06日
| 六、君子
学习重点:君子的含义;孔子与君子内涵的变化(从身份到德行);君子之社会功能;君子与道;君子之德的构成;君子-小人之别;义利之辨;君子之养成。
|
第13周
| 12月13日
| 君子
|
第14周
| 12月20日
| 君子
|
第15周
| 12月27日
| 七、为政
学习重点:孔子时代政、刑之治的兴起;德、礼之治的构成;正身与正名;君、君子与民之关系;儒家为政之道的现代意义。
|
第16周
| 01月3日
| 为政
|
第17周
| 01月10日
| 复习
|
第18周
| 01月17日
| 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