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高研院接力研讨中国时刻,激辩思想创发之道

发布日期:2013-12-24

高研院接力研讨中国时刻,激辩思想创发之道

2013年12月21日,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组织召开了北航第二届知行思想年会。北航高研院院长高全喜教授与姚中秋教授为年会的主要组织者,汇聚了十六位来自法学、政治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的学界名家和新锐才俊:高全喜、姚中秋、冯克利、许章润、何怀宏、杨念群、杨效斯、任剑涛、林国基、陈明、白彤东、施展、高超群、任锋、翟志勇、田飞龙。延续首届年会“世界历史的中国时刻”,本届年会继之以“中国时刻的思想创发”为主题,在探寻“中国梦”的时代话语中,学者们深入的理论求索自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关乎于如何体认文明的深层源泉,同时做出适应于现今中国的制度创新。

北航“知行思想年会”一贯以思想先锋、学术多元为特点,为推动对中华文明与现代治理展开高端学术切磋,友好研讨中屡屡有电光火石的见解交锋和犀利论辩,真诚的相互批评亦使其成为思想界不可多得的风景。本次年会继续集中呈现了当代中国最具学术基础和实践价值的两大思想脉络及其对中国大转型的接力思考:自由主义和大陆新儒家。前者力图从现代秩序经验中为中华文明构建良好制度,后者尝试于文化的自觉体认中返本开新。通过热烈而实质的研讨,本届年会诸多学者在中国思想的普遍主义品质与文明化表达两个方面,有着出乎意料的殊途同归,这既来自于崛起的中国力量之精神醒觉,又来自于立足局限与困境之自我超越。

年会共分四场发表相关主题论文要旨。

第一场“文明视野与中国问题”,发言人为:高全喜(北航高研院院长)、许章润(清华大学教授)、林国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施展(外交学院副教授)。于宏观方向强调理论概括和体系解释,通过积极吸取西方的制度经验,力促承载传统文明的中国法制建构,并强调在国家定位上突破民族主义而向普遍主义转型。

第二场“中华复兴与思想创发”,发言人为:姚中秋(北航高研院教授)、何怀宏(北京大学教授)、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锋(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与第一场有别,本场学者更注重从中国文明自身的回归和觉醒中,掘发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生命力。在立定主体性的前提下以开放的心态推动中西学术双向阐释。

第三场“中西比较与儒学优势”,发言人为:杨效斯(芝加哥森林湖学院教授)、冯克利(山东大学教授)、白彤东(复旦大学教授)、陈明(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在多元的中西比较视野中,反思了西方民族国家理论的时代局限和衍生问题,提出中国文化所认同的家庭、国家之特点,及其对解决现实问题的意义。

第四场“中国时刻与理论突破”发言人为:任剑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超群(《文化纵横》执行主编)、翟志勇(北航法学院副教授)、田飞龙(北航高研院讲师)。一方面于古今之变的长焦历史维度中,洞开欧洲文明的亚洲(西亚)根源,隐喻“中国时刻”的人类位置。另一方面在利益至上的时代迷思和文化热潮中,探索中国如何表达自己的文明主张、如何建立优良政体。

本届年会由《天府新论》杂志社协办,年会研讨成果随后将在《天府新论》上专题刊载。同时,多家媒体如《财经》《法治周末》《中华读书报》《新产经》《北京日报》《中国科学报》等热情参与了本届年会。

由北航高研院创造的这一中国思想品牌还将年年相续,在思想的广阔天空中奋起引航,对中国前行的每一步不倦地沉思、助行、瞭望。

(供稿:高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