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学术动态

学术活动

【科研团队专题1】政治宪法学团队聚焦宪制转型

发布日期:2013-12-24

摘要:政治宪法学研究立足厚重的法政思想理论基础,面向百年宪制转型难题,担负探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学术重任。

关键词:政治宪法学 高全喜 法政 宪制转型 治理

政治宪法学在百年宪制转型背景下反思主流规范主义进路的学术现象,一端为主流进路补充政治理性之不足,另一端则力戒汇入传统“阶级论”政治宪法学之窠臼,秉承自由共和主义理论传统,适度接引保守主义文明视野,而欲成就为一种针对中国宪政转型期的宪法科学理论。

此一进路经由陈端洪、高全喜两位法学教授积数年之功,勉力著述讲演,于政治学界、历史学界、哲学界、法学界均有一定之影响,并对青年法律学人之理论视野与学术选择产生积极引导。高全喜教授为政治宪法学主要代表之一,于北航法学院及高研院开辟法学沙龙、学术丛书、暑期讲习班等研讨平台,渐成政治宪法学之学术重镇。我们深信,政治宪法学乃中国宪法科学成熟与宪制转型成功所必要的学术分支与智识阶段,对该主题下相关理论与制度问题的原理研究与经验比较,其意义不可低估。

团队带头人高全喜教授的政治宪法学论著主要包括:《现代政制五论》(法律出版社,2008)、《从非常政治到日常政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立宪时刻:论〈清帝逊位诏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等。尤其是《立宪时刻》一书对“清帝逊位诏书”从政治宪法学角度提出了全新解释,引起国内外史学界与法学界积极反响。理论专著《政治宪法学要义》即将出版,其政治宪法学思想或有相对系统化表达。

在高全喜教授的主持和带领下,高研院已形成一个知识互补、学术协同的精干研究队伍,主要包括:翟志勇副教授(高研院院聘副院长)、田飞龙讲师、泮伟江讲师(高研院兼聘教师)和康子兴讲师。

翟志勇副教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师从著名法理学家与政治哲学家许章润教授,主攻方向为法律哲学与宪法学,兼任《历史法学》副主编,对政治宪法学论域内的若干重大主题(如不成文宪法、八二宪法、宪法变迁、宪法爱国主义、国家认同与建构等)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成果,其历史法学素养更是对政治宪法学研究提供重要学术支撑。

田飞龙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师从著名宪法学家张千帆教授,主攻方向为公法与政治理论,兼任北京大学公众参与研究与支持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博士论文即以“政治宪政主义”为主题,对政治宪法学的理论基础和宏观制度分析作出了具有一定开创意义的研究。

泮伟江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师从著名法理学家高鸿钧教授,主攻方向为法理学与宪法学,对于法律实证主义、卢曼法系统理论、普通法宪政均有深入涉猎和成果。

康子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师从著名政治思想家李强教授,主攻方向为亚当·斯密政治哲学与自然法理学,同时对早期现代政治思想史有扎实的阅读和研究。

政治宪法学团队具有相对严整的学术规划和活动计划:第一,通过每月一次的高研院政治宪法学沙龙培育青年后备人才,激发丰富问题意识和思想进路;第二,通过每年一次的“法政思想之中西古今”中的政治宪法学板块,传播并发现全国范围内有志于从事政治宪法学研究的青年学术资源,强化联系,积极培育;第三,通过每年一次的政治宪法学年会提出面向宪制转型的重大命题或概念,汇聚海内外学术名家与青年新锐展开深入思想研讨,推进学术理论发展;第四,通过高研院与中央编译出版社合作推出的“法政文丛”,形成相对稳定高端精致化的学术出版机制,扩展学术影响力。

政治宪法学研究立足厚重的法政思想理论基础,面向百年宪制转型难题,担负探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学术重任。在学术团队带头人高全喜教授的思想引领和活动组织之下,这一进路将可打造为转型中国宏观法政思想建构与顶层设计的极具竞争力的选项之一。

(高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