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7日,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202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暨2023级文实班开班仪式在北航人文讲堂举行。高研院院长龙卫球、书记于金龙、副院长孙琳琳,教师代表刘后滨、张家骥,顾家宁、和鸿鹏、李丽珠等,以及高研院全体2024级研究生和2023级本科生出席本次开学典礼暨开班仪式,典礼由学院分团委书记张晓明主持。


全院师生奏唱国歌后,新生代表2024级研究生唐佳钰和2023级本科生詹亦乔分别发言。唐佳钰回顾了一路走来的学习生活历程,本科期间斩获多个奖项,从学术论文到音乐金奖,展现了她独特而丰富的校园活动经历。她坚信要把小我的实践融入时代的浪潮,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来到北航,对即将在这里书写新的人生篇章充满期待。詹亦乔分享了她与高研院结缘的经历,从中外先贤的对话中开始,在艺术与生活的呼应中深入,她为高研院独有的人文气质,专业气息和家国情怀所深深吸引。“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对于未来的学习生涯,她坚信唯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搭建起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她们代表新生倡导在新的起点上,应当以坚韧之志挑战自我、以开放之心学习新知、以实际行动锤炼品格、以青春之声与历史共鸣;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拼搏的精神去迎接每一个挑战,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校生代表2023级研究生金玫妍和2021级本科生额森珠拉分别发言。金玫妍以”观知识,观世界,观人生”为线索串起了自身在高研院的宝贵学习经历和收获,为同学们分享了高研院学科交叉带来的学术振奋和对个人生命关切的精神慰藉。在高研院她获得了生命的触动、成长、超越与安顿。额森珠拉把本科生活比作捡珠子,由珠子串起专属于自己的人生项链,并将在高研院的两年宝贵时光视为人生项链中最为闪耀的两颗珠子。第一颗珠子是由师友互动和关怀带来的爱与支持,第二颗珠子是在学习高研院开设的经典研读课程中认识自我的启发,这些经历让她收获感动、滋养灵魂。带着饱满的期待,在校生代表们以切身经历向新生们给予了热情的祝愿,鼓励新生们积极勇敢地生活不断地探索未知、认识自我,祝愿他们拥有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


李丽珠老师对新同学们表示欢迎,并表示和同学们一样对于高研院即将开展的学习生活充满期待。她提到,亚里士多德曾说哲学源于惊异,而惊异是对世界万物和人类世界的好奇和追问。高研院的老师们会为同学们提供各种各样的惊异与追问的机会,并努力让同学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加全面和充分的讨论问题。并祝愿高研院的新同学们可以充分把握各种各样的相遇机会,不懈求索、好学深思,从而汲取更多的知识,源于好奇又不终于好奇,度过丰富充实的大学生活。

刘后滨老师在致辞中提到自己和北航结缘的经历,以肺腑之言谈论起自己与北航的缘分,并跟同学们讲到了自身在北航任教过程中收获的三点体会:一,学科交融是一种创造;二,聚精会神是一种能力;三,向年轻人学习是一种格局。刘老师向同学们殷切建议,本科和硕士阶段是人生格局的奠定期,应尽量充实自我,珍惜校园时光,不断扩展自身的人生格局。

于金龙书记以“挺膺担当,追求卓越”为主题作了报告,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并向研究生和本科生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境界高远成为积极主动勇担使命的“自燃型”青年;二是锤炼本领提升学习能力、拓展知识面、向提升思维能力让思考成为习惯;三是安全规范强化安全意识、规范意识,遵守学术诚信。他特别强调,当代大学生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青年,不能被动等待、被动应付,而应该主动努力、主动提升,将自己培养为具有独立思考和深度思考能力的人才。于金龙书记还为研究生新生讲解了研究生手册中的内容,他指出,研究生手册不仅是规范与流程的指南,更是培养严谨治学态度和科研诚信的基石。他要求研究生们认真研读手册,遵循科学精神、遵守学校规定、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并充分利用手册中提供的信息,积极投身科研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龙卫球院长代表高研院全体师生员工向全体新同学表示热烈欢迎。他从高研院创立的初心谈起,指出高研院具有不同于其他学院的独特之处,高研院坚持以文史哲艺为入口,政经法管为出口的培养理念,追求丰满的底蕴深厚的人文学科教育,激发同学们对知识的好奇,探索更加浩瀚的学术星空。龙院长结合历史典故,激励同学们要树立远大志向,坚持自主学习意志,不断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他指出,在高研院学习的同学们是北航文史哲教育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的成就也代表着高研院培养模式的成功,希望同学们能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与高研院共同进步和成长。

在老师和同学们发言结束后,院领导和教师代表为新生赠送经典著作《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和《中国哲学概论》。


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和老师就研究生科研生活的适应问题和专业培养方面问题展开了交流和探讨,现场气氛异常欢快活跃。




本研新生合影留念,高研院2024级研究生开学典礼暨2023级文实班开班仪式圆满结束。
